联华证券_股票配资机构_券商股票配资

关于股票杠杆 陈永贵进入中央后,接连创下六个“最”,最能喝酒让毛主席头疼
栏目分类
联华证券_股票配资机构_券商股票配资
联华证券
股票配资机构
券商股票配资
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_股票配资机构_券商股票配资 > 联华证券 > 关于股票杠杆 陈永贵进入中央后,接连创下六个“最”,最能喝酒让毛主席头疼
关于股票杠杆 陈永贵进入中央后,接连创下六个“最”,最能喝酒让毛主席头疼
发布日期:2025-03-31 22:11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关于股票杠杆 陈永贵进入中央后,接连创下六个“最”,最能喝酒让毛主席头疼

关于股票杠杆

一生与土地为伴的陈永贵

陈永贵(1914—1986)山西昔阳人。出身贫农家庭。解放战争时期加入农会,参加本地土地改革运动。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新中国成立后,先后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政府生产委员,中共大寨村支部书记、大寨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。他积极领导全村群众,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”的号召,大干苦干,修造梯田,兴修水利,为改变大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、促进当时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。大寨生产合作社(后为生产大队)受到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和毛泽东主席、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和表彰。他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。1967年后,担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、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等职。1969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九大,被选为九届中央委员。1973年8月被选为中共十届中央委员、中央政治局委员。1975年1月,担任国务院副总理,主管全国农业工作。1976年10月6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,拥护作出拘禁审查“四人帮”的决定。1977年继续当选为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、中央政治局委员。1980年9月辞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。1983年起任北京市东郊农场顾问。是三、四、五届全国人大代表。1986年3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。

1975年1月,担任国务院副总理,主管全国农业工作。

陈永贵,这般火箭式的晋升速度,打破了中南海的历史记录,书写出一部独一无二的传奇。陈永贵进入中央后,带着独有的质朴与别样的风格,在中南海留下了六个“最”;其中有一个“最”甚至让毛主席都颇感头疼。

那么,这六个“最”究竟是什么?

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

1,最穷国家副总理

当选国务院副总理,陈永贵的心仍紧紧系在大寨,他坚决不转户口,坚持在大寨挣工分,每天的收入仅仅只有1元5角,再加上他在省里兼任职务,所获得的每月100元补贴,以及每月36元的干部生活补助,这些收入加起来,每月也不足200元。

这些收入虽说也不少,但陈永贵生性热情豪爽,喜欢广交朋友,经常邀请客人到家里吃饭,如此一来,有限的收入常常是入不敷出。在日常生活中,他的饮食极为简单朴素,一日三餐多少杂面粥、疙瘩汤配上几根老咸菜。

有一次,纪登奎和陈锡联前来拜访,炊事员想着买只鸡来好好招待贵客,却被陈永贵拒绝。他说道:“人家是来吃咱家常面的,咱就按平时的标准招待,不必搞那些花里胡哨的。”

国务院按照身份标准,为他配备了高级厨师,然而,陈永贵却因为厨师做不出家乡的拉面、饺子和豆腐等熟悉的味道,直接辞退了厨师。转而从家乡找来一位擅长做家常饭的人。

常年穿着粗布制成的衣衫,脚上蹬着一双布鞋的陈永贵

他常年穿着粗布制成的衣衫,脚上蹬着一双布鞋;抽烟也只选择价格低廉的劣质烟。陈永贵虽然身居高位,但始终坚守着农民的本色,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。

2,酒量最好

陈永贵说:“领袖多少岁,我就喝多少杯。”

1975年,邓小平主持完政治局会议,众人提议聚餐为毛主席庆生。宴会上,茅台酒上桌,有人起哄灌陈永贵酒,他不但没有退缩,还豪迈地说:“领袖多少岁,我就喝多少杯。”陈永贵言出必行,端起酒杯一口一杯,当着众人的面一口气喝了82杯。这惊人酒量既显示出他的豪爽,更体现出他对毛主席的深厚情感。

3,最怕学习政治理论

努力学习,提升自己的陈永贵

陈永贵文化程度低,担任副总理后,为更好履职,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成了必须,每次学习,他都全力以赴。但因基础太差,学习对他来说艰难无比,每次学完,他都疲惫不堪,双手抱头,像大病初愈。即便如此,他也没有放弃,继续提升自己。

4,最怕批文件

40岁才开始扫盲才开始扫盲的陈永贵

陈永贵40岁才开始扫盲,文化水平的限制,给他在批阅文件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。作为副总理,审阅文件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然而,面对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文字,他常常感到力不从心,许多字他都感到十分陌生。出于自尊心,他不好意思频繁的向身边的人请教,于是,他只能独自对着文件发呆,绞尽脑汁地回忆那些字的模样和含义。有一次,他要在一份文件上批示:待后处理。可是一个简单的“待”字,却让他陷入了困境,他在脑海中拼命搜索,却始终无法想起这个字的写法,无奈之下,他只能向秘书求助:秘书耐心地提醒他,你看,招待所、接待室的“待”字和您要写的字是一样的。陈永贵恍然大悟,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说道:“哎呀!我怎么就没想到呢?”为了改变这种在工作中,力不从心的状态,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陈永贵经过深思熟虑,向毛主席提出了三三制度,即每年1/3的时间留在北京处理政务,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;1/3的时间到全国各地考察,深入基层,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。

到全国各地考察,深入基层,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。

继续为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还有1/3的时间回到大寨,扎根土地,继续为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5,最烦被一大群人伺候

不习惯被人伺候

这也是让毛主席颇为头疼的事,陈永贵刚到中央,中央组织安排陈永贵住京西宾馆,这里豪华舒适,他却浑身不自在,住了几个月就要求搬走,直言太奢侈。

1974年10月底,陈永贵搬到钓鱼台国宾馆3号楼,这里原是皇家园林,金碧辉煌,服务周全,楼里专门为他配备了3个服务员,从一日三餐的准备,到房间的打扫卫生,都有专人负责伺候。这让习惯了自力更生的陈永贵,压力巨大。最终陈永贵给毛主席写信诉说苦楚,请求搬出;并幽默写道:钓鱼台也无鱼可钓呀?

6,最讨厌浪费

陈永贵一生与土地为伴

他一生与土地为伴,深知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,因此,对浪费现象深恶痛绝。每天清晨,他总是早早的起床,自己动手叠被子、扫地、洗衣服、泡茶,警卫员看到后想要帮忙,却总是被他婉言谢绝。他总是笑着说:我自己的事情,自己做,我又不是没有手。在宾馆里他看到走廊的灯彻夜亮着,感到十分心疼,认为这是极大的浪费,于是,他便主动去关灯。然而,服务员出于工作要求会再次将灯打开。面对这种情况,陈永贵而是不厌其烦地再去关灯。

陈永贵幸福一家子

陈永贵创下的六个“最”关于股票杠杆,连毛主席也头疼。